主讲专家:高志福
时 间:2025年5月12日14:00-15:00
地 点: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会议室
主办单位: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
报告摘要:中子星是由大质量质量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,发生引力塌缩产生的;大型望远镜的建设,对于理解中子星的形成和演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契机。随着现代天文观测设备的更新和观测技术的提高,人们实现了对脉冲星从射电到Gamma波段的多波段观测。本报告首先对脉冲星的辐射特性、内部物理及转动演化进行概述,然后介绍了脉冲星的探测手段、应用前景,并对脉冲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和展望。最后,报告人还就当前考研热点话题与参会大学生进行探讨。
专家简介:高志福,男,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研究员。博士生导师;主要从事射电脉冲星、磁星自转演化与辐射机制研究。2012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天体物理专业,获博士学位。博士期间在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学院长期学习和交流。获得“中国科学院院长奖”“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”。博士毕业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。获得“2016年度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科研成果奖”、“第十三届、第十四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论文奖”,“2021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”,参与“脉冲星转动不稳定性的观测与研究”项目,荣获“2017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”,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多项,以骨干成员身份承担国家重大科学项目 QTT 973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- FAST 专项。研究领域包括:凝聚态物理、粒子物理、场论及致密星物理。近年来主要开展了中子星的磁场演化、物态方程、辐射机制、引力、广义相对论等方面的工作,提出关于磁星内部热演化的新的理论模型,首次在国际上推导出广义相对论下中子星磁场欧姆衰减的本征方程,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。2020-2025年,本人与合作者一起开展对弱引力场近似下旋转椭球星的研究,经过演绎推导获得了长波近似下弯曲空间狄拉克旋量的散射振幅,轴子-暗光子转化效率等问题的多篇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《欧洲物理杂志C:场论与粒子物理》上。该研究开创了研究引力特性的新方法,有助于揭示旋转椭球星的引力之谜。由国际图书公司 IntechOpen 发表专著 Modified Standard Cosmology;2025年,主编脉冲星专著“Pulsar Astronomy:Unveiling Compact Stars with China's New Facilities”,由国际图书公司 World Scientific出版。已经发表SCI论文40多篇,其中绝大部分论文是由本人以第一作者或者第一通讯作者完成。近年来,还为国内期刊《物理学报》、《理论物理通讯》、《中国科学》、《天文学报》、RAA、 Chin. Phys. B、 Chin. Phys. C 、 Chin. Phys. Lett 及国外期刊 Ap&SS、Mod. Phys. Lett.A.等审过稿件,得到编辑的好评,目前,应邀为《Advances in Astronomy》《Frontiers in Astronomy and Space Sciences 》期刊的客座主编。